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,不能吃?
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。
圣女果(樱桃番茄)并非转基因食品,而是通过传统育种技术培育的自然品种,与其他传统番茄品种并无太大差异。现代农业通过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,对圣女果的口感、颜色和抗病性等性状进行了优化改良,整个过程不涉及基因改造技术。此外,我国对转基因作物实行严格监管,至今并没有批准任何品种的转基因番茄进行商业化种植和进口。
近年来,关于圣女果是否为转基因食品的争议在网络上广泛流传。许多人担心圣女果的安全性,认为其可能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。但圣女果并非转基因食品,主要是通过杂交、人工选育的方式培育出来的。
圣女果的学名是樱桃番茄,因为其果形较小,形状像樱桃而得名。从名字“番”可以知道,这是来自国外的食物。
圣女果是番茄的老祖宗
1起源
圣女果的英文名字是cherry tomato。看到tomato就知道,它其实是一种番茄。
很多人以前没见过圣女果,觉得圣女果是番茄转基因来的。实际上,圣女果不仅不是转基因水果,反而可能是番茄家族的老祖宗。
据研究发现,野生的樱桃番茄最早在南美洲被人们发现,其后在墨西哥地区经过印第安人的驯化,开始了漫长的演化历程。数千年来,樱桃番茄在自然环境的筛选以及人类的精心培育下,逐渐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圣女果的形态和品种。值得一提的是,我们现今常食用的大番茄,也是由樱桃番茄这一基础品种经过不断地改良和培育发展而来的,可以说樱桃番茄是番茄家族的始祖。
1623年,瑞士植物学家卡斯帕·鲍欣首次在著作《植物图解》中记载了这种植物,标志着圣女果正式有了科学记录。
1919年美国人已将圣女果作为常见食材。20世纪70年代,以色列科学家通过培育野生变种,开发出保质期长、适合商业包装的品种。在80年代末开始流行,90年代初销量达到顶峰。此后几十年,更多品种被培育出来,圣女果也越来越受欢迎。
2我国引入历史
番茄引入我国,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。明代的《群芳谱×果谱》就以“蕃柿”的名字记载过西红柿。不过,以前番茄都是当做观赏的植物,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作为蔬菜被大面积种植。
圣女果就更晚了,上个世纪90年代,我们从中国台湾引进了“圣女”这个品种的樱桃番茄。由于其独特的小巧外形和良好的品质,逐渐受到大众喜爱,于是人们便将这种小型番茄统称为“圣女果”,这一称呼也随着其种植范围的扩大和市场的推广而被广泛传播开来。
目前,我国是世界上番茄的最大生产国,2022年生产番茄(包括圣女果)6824万吨,占全球产量的近37%。
五颜六色的圣女果是怎么种出来的?
圣女果的品种繁多。这些品种在形状、颜色、口感、个头等方面各有特点。有的品种果实呈圆形,有的呈椭圆形,有的像花生;颜色则包括红色、黄色、绿色、棕色、橙色等多种。
这些不同颜色、外形的圣女果,主要是通过杂交、人工选育的方式培育出来的。
通过将不同品种的番茄进行杂交,可以将控制不同颜色的基因组合在一起。2024年《园艺研究》的文献证实,新型杂交技术可精准调控圣女果的色素合成路径,无需转基因介入。
市面上大家看到的各个品种,基本都是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品种间杂交后获得的,或者是通过人工长期定向选择而培育的。比如A的番茄红素高,B的口感好,两种杂交,就有可能获得番茄红素高且口感好的C品种。